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所開發AI模型:預測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手術後患者康復狀態

日前,名古屋大學(以下簡稱「名大」)宣布,名大研究所團隊利用手術前數據開發了一種AI模型,能夠高精確的預測「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在術後的身體機能狀況。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好發於老年族群。以頭部外傷為其誘因,血液會緩慢積聚在硬腦膜和腦本體之間,可能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癱瘓,甚至會造成意識狀態惡化等嚴重症狀。然而,該疾病的早期症狀輕微,往往難以察覺,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就變得至關重要。

該疾病主要透過手術進行治療,術後可改善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然而,根據統計,日本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接受手術後,仍未恢復足夠的身體機能,術後初期仍難以自理生活。

因此,名大研究團隊以患者的臨床資訊為準,開發出可以預測術後身體機能的AI模型。研究團隊利用包含血液檢驗、頭部影像檢查、臨床觀察等52種要素的數據來進行AI 模型的訓練,並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進行對術後身體功能(mRS3-6)的預測,

目前共有4種AI模型受過訓練。在AI模型的訓練中效果較顯著的要素包含年齡、住院時的意識狀態,以及在血漿蛋白中占約60%的「白蛋白」值等數據,對預測的結果有很大的影響。該技術將有望改善患者的醫療照護和康復進程,同時,也有望促進醫療科技的創新與進步。


資料來源:my navi新聞(2023-10-23)
原文/出處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