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與「需求整合型」網絡之發展:以臺灣照護機器人為例
隨著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台灣將面臨醫療照護需求擴大、照護服務人力不足以及照護服務品質下滑等中長期社會問題,這也將進一步誘發社會福利費用增加、照護離職所導致的生產力下滑等各種影響經濟成長之問題。為因應超高齡社會引發的中長期社會經濟問題,促進機器人科技與照護輔具科技與IoT、雲端大數據分析系統以及AI等各種智慧化科技結合,形成「照護機器人科技體系」驅動智慧長照服務社會型態發展,實乃當務之急。
台灣照護機器人科技發展方向,應著重在能具備因應失智症患者生活作息、減輕照護員的重勞動負擔與人員不足現象,以及協助高齡者自立生活等問題解決型的智慧功能發展。推動照護機器人科技不僅協助高齡者或失能者等「直接使用者」本身,更在於協助照服員或家庭成員等「間接使用者」來提供更高品質的照護服務,讓高齡者能夠盡可能獨立起居生活,減輕照護人員或家庭成員的身心負擔。讓「直接使用者」與「間接使用者」的問題與需求緊密連結,才能發揮真正的經濟效益。
促進台灣照護機器人系統整合商的萌芽與成長,使其成為照護機器人科技供需兩端的整合溝通平台,進而帶動供給端的照護機器人廠商、關鍵零組件廠商、政府研發智庫法人,與需求服務端的照護機器人驗證場域、照護機器人應用服務相關軟體研發社群等合作進行照護機器人科技服務化的整合發展,是建置照護機器人研發網絡的重要關鍵。有助於補足關鍵技術與服務驗證層面的發展缺口,加速「臨床共創」產學研合作生態圈之成形發展,是現階段的重要策略內涵。
資料來源:《經濟前瞻 第196期》/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臺灣經濟)研究所 魏聰哲 副研究員(2021-07)
【原文/出處】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